日各大造船廠時隔30年擴充產能應對中國旺盛需求
發布時間:
2011-02-22 10:28
來源:
據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道稱,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增長迅速,帶動全球船舶需求激增,遠超目前生產能力。因此,日本各大造船巨頭時隔30年后相繼擴充生產能力。造船業的復蘇標志著日本國內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在迅速恢復 。
日本造船業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以來先后兩次大規模削減投資,至2003年一直堅持不新增產能的“總量控制”原則。各公司均以維持產既有產能、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應對近年來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,2006年的造船量創下1975年來的歷史新高。但因需求旺盛,訂貨已經排到3、4年以后了。
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將重開自1996年關閉的愛知造船廠,年內開始建造運載鐵礦石的散裝船,并新增投資30億日元,未來計劃建造液化天然氣的大型海上貯存設備和運輸船。石川島播磨現有吳市和橫濱兩個造船廠,加上愛知工廠,總產能將達110萬總噸,產能提高約10%。三菱重工計劃四年投資400億日元,在其長崎和神戶兩個造船廠新增巨型吊車,在2006年造船156萬總噸的基礎上新增10%以上的產能。其子公司川崎造船計劃未來兩年間投資約100億日元增強液化天燃氣船的產能。
日本各造船巨頭增強產能,除需求劇增因素外,還緣于近年匯率變動以及生產技術的提高,大幅縮小了其同韓國競爭對手間的成本差距。近年,韓元升值明顯,韓國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,日本則憑借日元貶值和控制人員及工資水平,幾乎抹平了與其原先比韓國高30%左右的生產成本差距,大大增強了自身競爭力。 (摘自中國航貿網)
上一頁